• 首    页
  • 新闻动态
  • 组织机构
  • 参政议政
  • 社会服务
  • 自身建设
  • 理论实践
  • 会员风采
  • 会员作品
  • 相关下载
  •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会员作品 >> 课堂语言的包装

    课堂语言的包装

    2011-12-30 00:00:00 来源:中国民主促进会沧州市委员会 浏览:10889

    民进沧州师院支部主任  路玉才

    从宏观来讲,教师的语言有别于社会中其他职业的语言;从微观来讲,教师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中其语言又有明显的差异。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与课下跟学生交谈,即使所谈的是同一内容,其声音形式也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教师,如果不了解课堂语言的声音特点,不根据“课堂”这一特殊环境需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适当包装,就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课堂上应如何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包装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规范的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如果不标准,听众对于语义的理解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有人在听某位教师的公开课时,发现身边一位学生写有“九十六岁为国法所不容”的听课笔记,感到莫明其妙。当他课下仔细查看其他学生的笔记才知道是“走私漏税为国法所不容”。原来,讲课的是南方人,而那位学生是北方人,听错了。

    课堂教学虽然也有必要的板书,但教学双方仍以语音作为传收信息的主要载体。然而由于不同方言区的人们对于语音的感知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主观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规范标准的语音传道授业,否则将难以解惑。

    二、较响的音量

    教师讲课首先应让学生听清楚。室内授课,听众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讲台与后排的距离少则几米,多则十几米。在这种环境中讲课,要使后排的听众听清所讲内容,必须使用较响的音量。如果授课者有气无力,声不能达远,其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当然,使用较响的音量并不是指高喊大叫,这样既有损教师的发音器官,又会令学生紧张疲惫。教师应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努力把音量调整到适当的响度。

    三、优美的音色

    优美的音色是任何人都愿意听到的。教师的音色动听,对学生就会产生听感上的愉悦和兴奋,有助于他们对授课内容的接收。当然,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声音本色各具特点。我们主张教师应具有优美的音色,但并不主张千人一面,万人一声。更不主张用播单员的标准来要求教师。我们只是强调教师应根据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共鸣方式和吐字归音技巧,使其音色尽量得以美化。

    四、舒缓的语速

    口语的传播速度快,暂留时间短,并且属“一次性”接收。而课堂用语又是讲解性口语。要使学生将陌生的内容听懂听透,教师在讲话时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领悟的充足的时间。这一切都决定了课堂教学应采用较为舒缓的语速。一般来说,新闻播音的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以此为参照,课堂的平均语速应控制在每分钟150字以内较为适宜。那些有语速过快习惯的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适当控制语速。

    五、适度夸张的语调

    台上讲课有别于台下交谈,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语调的夸张。形成这种夸张语调的因素,除了上述较强的音量、较美的音色、较慢的语速之外,还包括较高的音高、较长的音长以及更为强化的轻重格式和抑扬起伏,所有这些使得课堂语言带有鲜明的职业特点。他听上去虽然不够“生活化”,但却是情景和角色的需要,因为这种语调强调了“课堂”这一特殊的语境,并暗示和提醒学生:“我”正在以教师的身份讲授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家必须认真听讲。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语调的夸张应适度。如果夸张失度,拿腔捏调,就会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令学生厌恶。

    上述五个方面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包装方式。应当承认,这种包装只是一种声音形式,它应永远服务于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从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脱离了这些,语言包装便成为无皮之毛。但我们也应看到,当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知识、优美的词汇、科学的教法等内容要素之后,得体的语言包装定能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作者系沧州师范学院基础部副主任、教授,口语专家)

  • 中国民主促进会沧州市委员会 版权所有 © 2012-2020 冀ICP备13000085号-1
  • ★ 未经本站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